重慶市黔江區交通運輸委員會 關于印發《2024年黔江區交通行業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》的通知
重慶市黔江區交通運輸委員會
關于印發《2024年黔江區交通行業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》的通知
委屬各單位,各重點交通建設項目指揮部、安暢公司:
現將《2024年黔江區交通行業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》印發給你們,請結合實際,抓好貫徹落實。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2024年8月19日 ?
2024年黔江區交通行業安全生產
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
為切實加強我區交通行業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,按照部、市、區2024年安全生產相關工作安排,制定本要點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,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,全面落實市委六屆二次、三次、四次全會和區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,堅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堅持安全第一、預防為主、綜合治理,堅持底線思維、極限思維,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,突出穩進增效、除險固安、改革突破、惠民強企,扎實推進交通行業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,強化數字監管和精準執法,加強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體系建設,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,為交通強區建設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。
(二)工作目標
以“遏重大、降較大、減總量”為目標,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,有效控制較大事故,努力減少事故總量,力爭實現全年事故起數和亡人數“雙下降”。
二、提高安全履職能力
1.加強部門監管責任。加強黨委(黨組)對安全生產工作領導,堅持“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”和“三管三必須”,按照“誰審批、誰負責”和“誰主管、誰負責”原則,履行行業監管責任。完善部門“一把手”安全生產(平安建設)履職檔案,主要負責同志定期組織研判安全生產形勢,對本區域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隱患和突出問題及時研究、嚴格整改落實。
2.落實企業主體責任。指導企業健全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,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,每季度至少帶隊開展一次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治,強化一線崗位人員“兩單兩卡”運用。一體化推進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“雙重預防”機制、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,推動企業提高管理水平。
3.提升檢查執法效能。制定年度交通行業安全生產檢查計劃,綜合檢查、重點時段等突出領導帶隊,專項檢查、指導幫扶等發揮專家作用,靈活運用明察暗訪、“四不兩直”、專家“體檢”等方式,嚴格執行“誰檢查、誰簽字、誰負責”。加強安全生產信用結果運用,將企業分類結果與行政許可、“雙隨機”抽查、重點領域專項整治相結合。加強每季度安全監管典型執法案例公布和報送工作。大力實施安全生產有獎舉報,配合有關單位搞好獎勵資金的發放等事宜。
4.加強事故調查能力。按照“四不放過”原則,積極主動全過程參與行業生產安全事故調查,充分發揮事故調查處理對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工作的促進作用,加強對重大事故隱患整治不到位責任倒查。依托行業安全生產專家,組織事故內部深度調查,仔細查找事故暴露出的隱性原因和潛在隱患,針對性補齊管理措施。進一步加強交通行業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分析工作。
三、防范化解風險隱患
5.加強安全生產風險源頭管控。深化工程建設地質勘察、科學選線選址,合理避讓易發生地質災害等危險區域,嚴把建設項目設計審批和交(竣)工驗收安全、質量關口。水運工程項目符合航道通航條件要求,加強與航道有關工程的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審核工作,加強水路運輸企業經營資質動態管理。
6.實施重大安全風險精準管控。及時補充完善重大風險清單,深入開展重大風險摸排、辨識、評估、管控等工作,動態更新重大風險基礎信息、責任分工、防控措施、監測監控和應急處置“五個清單”。強化風險管理信息化支撐,提升風險管控精準化水平。深化大客車、游船、城市公共交通等大載客量交通工具和客運場站、施工駐地等人員密集場所風險隱患排查,督促指導企業嚴格細致做好設施設備檢修保養,優化完善應急處置預案。嚴格急彎陡坡、長大下坡、臨水臨崖、重點橋隧等重點路段巡查檢查和重點水域安全管控,嚴防連環相撞、墜河墜崖、船舶傾覆碰撞等造成群死群傷。鞏固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聯席會議制度,協調推動解決鐵路沿線安全環境問題。
7.提升重大事故隱患整改質量。按照交通運輸部內河運輸船舶等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,各領域結合實際,加強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宣貫解讀,規范排查整改工作。對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隱患實行清單制管理,落實整改責任、措施、資金、時限、預案“五到位”,加大對已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整治力度,對新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限時整改、動態清零。
四、加強重點領域監管
8.部署開展交通行業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。成立交通行業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,加強工作組織領導,加大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力度,細化我區交通行業工作任務,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限要求,按計劃、有組織部署實施,推進安全生產人防、技防、工程防、管理防等措施落實。
9.道路運輸領域。開展貨車司機“平安守望”行動,推動重載貨車駕駛員和家人共享車輛行駛動態。聯合公安交管部門建立健全重載貨車安全協同監管長效機制,突出50輛以上道路貨運企業,強化信息共享、執法協作和重點監督,嚴厲打擊疲勞駕駛、脫離動態監控等違法違規行為。加強長途客運安全管理,規范開展接駁運輸,不斷提升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管理規范化水平。加強營運客車駕駛員警示教育,提升駕駛員應急駕駛操作技能。深入開展道路客運“打非治違”,開展客運車輛跨省違法違規經營、7至9座客車非法違規運營、5至7座小客車跨城非法營運線索大數據篩查,及時通報、核查、處理。
10.水上交通領域。加強“四類重點船舶”、客渡船和重點水域的安全監管,積極推動“風險管理+集中管控”在水上交通安全領域應用。嚴格惡劣天氣條件下船舶禁限航管理;督促企業嚴格執行運輸船舶動態監控、船員配額、船舶檢驗等制度;督促有船鄉鎮政府、街道辦事處強化渡口渡船和自用船的安全監管;嚴厲打擊超載、冒險航行、非法載客、違規作業和非法夾帶危險品運輸等行為。深化“雙跨”通報機制,組織開展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專項行動。開展船員培訓質量提升年活動,提升船員履職能力。開展區域性涉客船舶等技術規范后評估。進一步提升重點區域動態感知和污染能力建設。配合有關部門和屬地政府統一推進“三無”船舶治理。持續推進“夜游船”安全專項整治。深入推進規范水路客運船舶船岸靠泊問題專項整治。
12.公路運營領域。會同公安部門堅持和優化治超聯合執法常態化制度化工作機制,提升聯合執法效能。加快非現場治超外場設施建設,加大貨運源頭超限超載治理,強化超限超載多跨協同治理,探索貨運裝載溯源和靶向監管。開展公路大件運輸許可數字化提升,優化大件運輸政務服務,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科技水平。
13.交通工程建設領域。開展施工駐地和人員密集作業場所防災專項治理,提升災害安全防范能力,強化臨災預警叫應。開展大型臨時設施及結構工程防垮塌專項治理,督促參建各方提升大型臨時設施及橋梁、隧道、港口、通航建筑物等主體結構物質量安全水平。持續開展公路水運工程施工安全治理能力提升行動,深入推進平安工地建設全覆蓋,加大現場監督執法力度,推動現場管理網格化。指導參建單位完善項目安全管理體系,合理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,足額有效使用安全生產費用,強化安全風險管控。加大工程建設轉包、違法分包查處力度。加強橋梁高處作業、動火作業、有限空間等危險作業安全管控,強化復雜地質條件下隧道施工安全管理。
五、夯實安全生產基礎
14.強化基礎設施。嚴格落實新建、改建、擴建交通工程項目安全設施“三同時”要求。大力實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70公里建設,改造公路危舊橋2座、地災整治11處。
15.強化數字賦能。深入推進“渝運安”應用建設,在道路運輸“兩客一危一貨”取得面上實效,并向水路運輸等領域逐步拓展、迭代升級。制修訂智能視頻終端技術、電子運單管理等制度、規范,加強重點營運車輛GPS動態監控考核,推動“二級維護管理系統”的全覆蓋使用。協調相關部門認定分段限速關鍵技術,推動行業高精度分路段限速管理政策落地。
16.強化重點保障。統籌做好國家重大活動、重要節假日,以及春運、汛期、寒潮大風、冰凍雨雪等重點時段安全生產風險防范和服務保障工作,加強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多發時段動態調度。做好農忙時節等重點時段農村客運供給服務,保障群眾集中出行需求。
17.提升人員安全素質。落實“誰執法、誰普法”普法責任, 強化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普及。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月、“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”、防災減災日、“119”消防宣傳月等主題活動。實施基于情景構建典型運輸環境的預防性駕駛員技能培訓。配齊配強安全監管人員和專業執法力量,開展安全生產輪訓,提升業務素質和專業化水平。持續推進運輸企業“兩類人員”、公路水運施工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等重點崗位安全考核。
六、提升應急處突水平
18.強化應急準備。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,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裝備配備,開展實戰化演練,抓緊補短板、強弱項。嚴格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,暢通信息渠道,及時收集發布災害性天氣、汛情和路況等預警信息,不斷完善預警發布到位、聯動響應有序、信息反饋及時的工作機制,科學處置各類突發事件,嚴防次生災害事故發生。
19.做好災害防治。充分運用公路水路承災體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,加強安全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,掌握災害分布情況、危害程度、影響范圍,實施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。按照“誰誘發、誰負責”的原則,加強交通建設施工活動誘發地質災害治理,按照“以防為主、防治結合”的原則,加強公路紅線范圍內地質災害排查治理。完善汛期“叫應”機制,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健全惡劣天氣下“熔斷”工作機制。加強交通運行監測調度,提高預警信息的通達率和覆蓋率,加強信息報送質量,確保突發事件應對快速、處置有效。